【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中美兩軍近日的摩擦和對話引起媒體特別關注,并引發對中美關系的擔憂。《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報道說,從奧巴馬政權推遲公布中國軍機“攔截”事件來看,“美中緊張關系進入了新的階段”。文章稱,“攔截”事件發生在19日,而奧巴馬政府直到3天后才正式公布,白宮開始沒有對外公開此事,是因為判斷中國最高領導層“并沒有直接參與這一攔截決定”,3天后又公布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美方通過內部外交渠道向中方表示抗議后,遭到了中方反駁,“美國擔心如果不予以公布,今后中國軍方會反復作出同樣的攔截行為”。文章稱,如果美中首腦不能“共有危機感,認真探討回避沖突的方法的話”,“偶發慘劇在何時發生都不足為怪”。
美國海軍陸戰隊網站26日報道稱,中美軍方相互交流在加強,是因為美方意識到中國在世界安全問題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不過,最近發生的事件顯示雙方日漸增多的軍事交流并不能足以消除摩擦”。日本岡崎研究所網站27日撰文指出,美中雙方之間偶發而不是故意產生的沖突出現頻率在增加。如何予以回避是重大課題。
《華爾街日報》26日發表題為“中國魯莽的軍事行動”的文章,稱在南海,中國的攻擊性行為更為頻繁地針對美國。美軍對太平洋地區進行持續偵察表明美在中國的“欺凌”下不會退縮。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和越南等美國的盟友一直期待美國不斷傳遞出這樣表明“堅持”的信號。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說,中美進行海空規則談判,是避免意外軍事沖突的積極信號,中美都不會放棄自己固有的行為模式,但都希望為雙方的行為畫一條“必要而有益的紅線”。
【環球時報駐美國、日本特派特約記者陳一鳴藍雅歌 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 林鵬飛 王天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