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9省份下調企業養老保險費率職工到手的工資多沒多?
2016年12月28日,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在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說,我國再次階段性降低養老保險單位繳費費率和失業保險費率,預計全年可降低企業成本1200多億元。
《工人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國務院提出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以來,目前至少已有19個省區市下調了企業養老保險費率,部分地區降低了失業保險個人費率。多地明確表態,費率降低后,參保人員的各項社會保險待遇不受影響。
那么,階段性地、適當地下調“五險一金”的繳存比例后,讓“企業多減輕一點負擔,讓職工多拿一點現金”的目標實現如何?記者對此進行了梳理與調查。
至少19省份下調企業養老保險費率
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決定,從2016年5月1日起兩年內,一是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超過20%的省份,將繳費比例降至20%;單位繳費比例為20%且2015年底基金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超過9個月的省份,可以階段性降低至19%。二是將失業保險總費率由現行的2%階段性降至1%~1.5%,其中個人費率不超過0.5%。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2016年一季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全國有21個省區市符合降低企業養老保險費率條件。《工人日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至少已經有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川、安徽、江西、新疆、山西、河南、湖北、廣西、貴州、湖南、甘肅、寧夏、江蘇、海南、云南等19個省區市宣布下調了企業養老保險費率。其中,上海由21%降到20%,其余省份均由20%降低到19%。
在失業保險費率方面,北京、重慶、四川、江西、新疆、廣東、湖北等地將失業保險總費率降至1%;寧夏、甘肅、河南、湖南等地將失業保險總費率降為1.5%。
降低企業養老保險費率有助于為企業減負。人社部副部長張義珍在2016年4月舉行的國務院政策吹風會上說,根據初步測算,符合降低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的條件,如果降費政策全部落實到位,預計每年可降低企業成本386億元。失業保險按照各地總費率降低0.5~1個百分點來測算,每年可降低企業成本約300億元~600億元,再加上2015年先后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費率的有關政策,每年總計可降低企業成本1200億元以上。
降費率,不影響職工社保待遇
社保費率下調后,一些職工開始擔心“甘蔗沒有兩頭甜”,以后的養老、醫療等社保待遇會不會有所下降?
多地明確表態,費率降低后,參保人員的各項社會保險待遇不受影響,要確保按時足額支付。
天津表示,費率降低后,參保人員社會保險待遇標準不降低。企業成本將進一步降低,有利于增強企業活力、促進企業發展和職工增收。
湖北指出,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不會影響參保人員的各項待遇水平,下一步將加大工作力度,完善配套措施,確保參保人員各項待遇按時足額支付。
陜西也明確,要加強社會保險基金征繳,做到應收盡收,確保參保人員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標準不降低和待遇按時足額支付。
人社部也多次強調不會影響職工社保待遇。張義珍表示,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尤其是階段性地降低社會保險費率不會影響社會保險待遇。國務院對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提出了明確要求,前提就是要確保參保人員的各項社會保險待遇不降低,和待遇按時足額支付,這是一個前提條件,是要確保的。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部分降低失業保險個人費率的地區,其企業職工拿到手的工資有望變多一些。以湖北為例,湖北提出將失業保險總費率由2%降至1%,其中,單位費率由1.5%降至0.7%,個人費率由0.5%降至0.3%。湖北省人社廳指出,初步測算,降費率兩年,全省可再為用人單位減輕負擔20.9億元以上,增加職工個人收入3.7億元以上。
記者實際調查來看,降低社保費率對職工到手的工資并無明顯影響。
上海浦東新區濰坊新村街道總工會的工會指導員汪瑛計算說:“社保費率調整對個人的實際收入影響并不大。從個人負擔的繳費比例來看,只有失業保險下降了0.5%,其他不變。如果按照最低繳費基數來計算,調整前個人承擔失業保險費3563×1%=35.63元,調整后個人承擔失業保險費3563×0.5%=17.82元,差額為17.81元。這差額體現在每月工資中,真的影響不大。”
東莞某電線電纜制造工廠人力主管吳華夏告訴記者,廣東從2016年3月1日起將失業保險繳費費率從原來的2%降至1%。“調整失業保險費率后,以我個人為例,我自己少繳納了8元,單位少繳納13.9元。”3月份調整后,他所在的企業每月社保繳納總額僅減少了6676元。在吳華夏看來,降費率還不夠“解渴”。
社保待遇方面,許多專家認為短時間內是穩定的。 “降低社保費率,不會影響職工的社保待遇。”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書長房連泉告訴記者,社保待遇是既定的,是國家承諾的計發數,不會說存在基金缺口就降低待遇。
但他表示,“費率的調整,可能影響社保基金的可持續性,進而待遇上漲的步伐會放緩。”
避免社保繳費基數上漲影響低收入勞動者
進入“十三五”以來,“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給企業多減輕一點負擔,讓職工多拿一點現金”,是社保改革的重要目標。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每年社會平均工資的上漲,“年年上漲”也成為社保繳費基數的一個“新常態”,低收入群體也可能因此面臨到手工資的狀況。
根據現行規定,參保人月平均工資低于當地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繳費。也就是說,對于工資達不到平均工資60%的職工,要按照高于本人工資的基數進行繳費,導致實際到手工資更少。
以北京為例,北京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的職工繳費基數下限,按照平均工資的40%確定,那么這兩項保險繳費基數的下限則由原來的2585元增加到2834元,增加了249元。即,如果一名企業員工的實際收入水平低于2834元,則要按2834元為基數繳納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
算一筆賬,如果一個職工月薪一直為2500元,那么該職工在實際工資未變的情況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的繳費基數則增加了249元。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費率為8%,失業保險的個人費率為0.2%;這兩項社保,該職工要增加個人繳費20多元。
這樣一來,在平均工資和繳費基數連年上漲、而個人工資沒有上調的情況下,低收入群體的社保繳費會增加,而實際到手工資是變少的,不少人因此感嘆自己的收入“被下降”。
不過,上述問題有望得到解決,在社保繳費費率階段性降低后,社保繳費基數即將迎來調整。國務院近期印發的《關于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提出,將城鎮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納入繳費基數統計口徑范圍,形成合理的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繳費基數,避免對低收入群體的制度性擠出。
不少專家認為,社會平均工資是一個平均數,對高、中、低收入群體沒有合理地區別對待。對于職工來說,無論是在大企業還是在小企業工作,參加社保享受的權利應該是一樣的。
“要避免對低收入群體的制度性擠出。”
專家認為,擴大統計口徑范圍后,社保繳費基數將有所降低,這有利于減輕低收入者繳費負擔,讓更多低收入者交得起社保,享受社保待遇。同時,低收入者拿到手的工資也有望增加。本報記者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