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31日新媒體專電 題:會所進社區 “往來無白丁”——反四風新觀察之二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陳弘毅 李平 呂福明
近兩年來,在中央反四風禁令下,各地公款吃喝風明顯收斂很多。不過,記者調查發現,部分高端消費場所仍在打公款消費的歪主意,為部分官員延續“吃喝風”開辟“新天地”。
高端消費場所“變臉忙”
“山莊”變“飯莊”——由于五星級酒店在一些地方不再被列入政府接待飯店,致使一些高檔酒店接待量銳減。曾經令業界趨之若鶩的“五星”標簽,如今卻成了“燙手山芋”。不少酒店在年度星級飯店評定時,主動放棄五星級酒店資格,有的則將經營場所的名字由之前豪華味十足的“溫泉”“山莊”“酒莊”,改為更為普通的賓館或酒店名字。山東一位公務員透露,住在溫泉酒店,即使沒泡溫泉,回單位報銷也不好看。
小食堂“高檔化”——迫于風聲,一些單位的對外接待活動回歸內部食堂。記者發現,這些食堂在消費檔次上并不低,內容堪比外頭的高級酒店,有的大廚直接聘自星級酒店。福建一位紀檢工作人員說:“領導現在哪還需要在眾目睽睽之下外出赴宴啊,不少‘舌尖上的腐敗’已經退守到了內部小餐廳了。”
會所進社區——更為隱蔽的是,現在不少人在社區住房內開起會所,一些曲徑通幽的深宅小院熱鬧起來。在濟南五里牌坊附近一處居民社區內,一家專門供朋友圈消費的家庭會所裝修典雅,古董字畫別具一格,來往的多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可謂“往來無白丁”。
一些基層干部表示,中央持續反四風,確實剎住了多數利用公款胡吃海喝的行為,但也應當警惕“外表灰頭土臉,里面富麗堂皇”的會所內的歪風。
反四風絕不是一陣風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褚松燕認為,現在正是反四風的拉鋸戰時期。多年形成的官場風氣,不是一蹴而就能有徹底改變的。在經歷了第一輪嚴肅整治后,吃喝歪風和腐敗也衍生出了“抗體”,具體表現形式就是從公開全面轉入“地下”,越來越隱蔽,查處難度越來越大。
中央黨校教授吳忠民說,公款吃喝無論形式如何變化,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其奢靡貪腐的本質,其背后邏輯值得關注。“為什么現在高檔會所會‘變臉’后依然存在?因為它的背后依然有某些利益輸送的需求。”
專家認為,觀念和行為的改變需要一個過程。要在現有成績上,繼續加大制度上的硬約束,對干部的“地下吃喝”問題進行持久監督。
多方發力 發動全民監督
轉入“地下”的公款吃喝歪風,折射出反四風的長期性與艱巨性。反四風是一項持續而系統的工程,要在制度、經濟、法律、文化等各個層面形成合力和持久監管的態勢,才能逐漸形成良好風氣。
褚松燕表示,現在問題是,不少官員認為反四風只是一陣風的運動,必然有松弛的時候,因此敢于冒險到隱蔽的高檔會所胡吃海喝。徹底根治公款吃喝歪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出臺更多更具體的細則,比如官員經常出現于高檔會所要給予警告或處分等。
吳忠民認為,對于官員出入這些“變臉”的高檔會所,紀檢部門應加強監管和明察暗訪,形成持續的監督態勢。對于“內部食堂變身為高檔會所”的問題,應當鼓勵內部職工進行舉報。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燕繼榮說:“要遏制公款吃喝歪風,還應從根源上卡住預算,管好錢袋子。在減少官員公款消費隨意性的同時,鼓勵全民監督,對官員頂風奢侈的腐敗行為予以曝光。”(參與采寫記者:陳弘毅 李平 呂福明 鄒大鵬 吳燕婷 張華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