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當天舉辦第四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講座系列,倪鵬飛應邀發表《開放背景、大國特征與中國城鎮化模式》主題演講時作上述表示。
他介紹說,新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已經歷從1949-1978年、從1978-2012年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人口城市化低于土地城市化,城市化發展都比較緩慢。后一個階段,城市化快速發展,開放因素的外部需求帶來工業化超前城市化,導致城市化結構和經濟結構失衡,而大國因素加劇工業化超前城市化、制度因素加快工業化與城市化速度,則進一步加劇了城市化結構和經濟結構失衡。同時,土地城市化相對于人口城市化的快速擴張,又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經濟結構失衡。
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結構失衡還包括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關系失衡、土地城市化與人口城市化的失衡、城市體系發展失衡以及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環境保護的失衡等,主要表現有:城市建成區面積快速擴張,土地過度城市化特征明顯;城市建成區面積多的東部沿海,單位面積創造GDP低于中部地區;大城市和小城鎮快速發展,中等城市發展不足,呈現“中間小,兩頭大”特征。
倪鵬飛認為,中國在開放體系下的大國城市化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出現結構失衡具有必然性,要正確對待。
他表示,城市化推動鄉村中國發展為城市中國,由鄉村社會發展為城市社會,創造出中華文明的一次質變,也將改變世界格局和走向。2012年至今,中國都在探索新型城市化發展模式,未來推進新型城市化的工作,人口城市化方面要真正實現以人為本,土地城市化方面要促進集約利用,城市發展方面要兼顧公平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