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指出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根據國家統計局2014年的統計監測數據,我國還有7017萬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
為此,楊娟娟提出,電商消貧作為一個新興模式,消貧效果已經得到了實踐驗證,建議從中央扶貧部門到地方扶貧機構,都將電商消貧納入扶貧工作的規劃之中,專項扶持專人推進。同時,支持貧困地區同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的農村戰略進行對接,實施優惠的落地政策,建立廣泛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網點體系,加快貧困地區居民融入互聯網的速度,推進消費品下鄉、農產品進城,從而帶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
“把路修好、把基礎設施建好,東西賣不出去白搭,而這恰恰是農村電商可以大有作為的地方。”一直關注扶貧工作的國務院參事湯敏認為,傳統上“土貨進城”鏈路太長,城里人沒少花錢、農村人沒得到實惠,而農村電商能夠解決掉中間環節,直接幫農民創收,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政府提供政策引導、企業搭建平臺,以及社會方方面面一同參與。
作為農村電商的突出代表和先行者,阿里巴巴在2014年就提出計劃在三至五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服務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
“阿里年貨節11小時就賣掉18萬斤洛川蘋果,消費者回購率達到了3.1倍,通過一個小小蘋果塑造了地方品牌、完善了整個產業鏈。” 阿里巴巴合伙人、農村淘寶事業部總經理孫利軍介紹,阿里巴巴電商消貧戰略主要分三個層次,通過給貧困地區帶來便捷實惠的商品和生活服務,讓他們充分享受信息社會帶來的福利;通過電商培訓等為農村經濟、社會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支持;幫助農村建立起包括交易、物流、支付、金融、云計算、數據等電商基礎設施。
據統計,截至2015年12月31日,農村淘寶已經在25個省份260余縣開業,其中,入駐國家級貧困縣62個,入駐國家級貧困村1977個。今年2月17日,國家發改委和阿里巴巴集團就返鄉創業達成戰略合作協議,計劃2016-2018年每年支持約100個返鄉創業試點地區發展農村電商,真正讓漂泊在外的農民工在家門口就能創業,讓鳳凰歸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