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俱杯抽签时间/意甲/欧洲杯2024 法国vs荷兰/萨勒尼塔对威尼斯 - 芬兰乙级联赛ds

魅力城市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重慶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吉林省 遼寧省 河南省 山東省 安徽省 江蘇省 浙江省 福建省 江西省 陜西省 黑龍江 更多>>
中國新城鎮建設 ? 本網專稿 > 正文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官方微信 投稿熱線:010-57723285

國務院發布《國家新城鎮化規劃2014-2020》.

核心提示: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下稱《規劃》),要求切實加強對城鎮化工作的指導,著重解決好農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下稱《規劃》),要求切實加強對城鎮化工作的指導,著重解決好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等問題,推進城鎮化沿著正確方向發展。城鎮化是未來一段時間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

  按照規劃,未來我國將構建以陸橋通道、沿長江通道為兩條橫軸,以沿海、京哈京廣、包昆通道為三條縱軸,以軸線上城市群和節點城市為依托、其他城鎮化地區為重要組成部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3.7%,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36%左右,也就是說城鎮常住人口中有2億多人沒有非農人口戶籍,與戶籍非農人口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社會均等化方面存在差距。按照規劃,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縮小2個百分點左右,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不過,要切實推動農民工的市民化,目前仍面臨著不少障礙。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盡管中央一直將人的城鎮化作為城鎮化的重點,但對地方政府來說,戶籍改革、農民工市民化是需要掏錢的,這就涉及到利益的改革問題。因此地方政府往往更愿意在城鎮建設方面著力,而在推進人的城鎮化方面進展甚微。因此,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機制改變這一困局十分關鍵。《規劃》提出,要建立健全由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根據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類,明確成本承擔主體和支出責任。具體而言,政府要承擔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在義務教育、勞動就業、基本養老、基本醫療衛生、保障性住房以及市政設施等方面的公共成本。企業要落實農民工與城鎮職工同工同酬制度,加大職工技能培訓投入,依法為農民工繳納職工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社會保險(放心保)費用。農民工要積極參加城鎮社會保險、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等,并按照規定承擔相關費用,提升融入城市社會的能力。

  從城市結構和規模來說,目前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核心城市的人口規模已經相當龐大,城市開發強度已經趨于飽和,城市病問題日益凸顯。在這種情況下,要再接納大量的人口落戶已經不太現實。因此未來7年,新增的1億多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的重點只能在三四線城市。對此,規劃提出,要實施差別化落戶政策,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城區人口50萬~100萬的城市落戶限制,合理放開城區人口100萬~300萬的大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城區人口300萬~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規模。城鎮化過程中的人口市民化應是梯度轉移的過程,即村鎮人口向三四線城市轉移,但目前的情況是,農村人口大多直接向一二線城市流動,再加上很多三四線城市人口也在向一二線城市轉移,所以三四線城市一直發展比較慢。也正是如此,2012年以來,在一二線城市樓市迅猛上漲的同時,不少三四線城市卻出現了過剩的現象。核心的問題在于公共產品的供給。如果好的醫院、學校、交通等主要公共產品繼續集中在一二線大城市,三四線城市就很難真正發展起來。對此,規劃提出,要把加快發展中小城市作為優化城鎮規模結構的主攻方向,加強產業和公共服務資源布局引導,提升質量,增加數量。鼓勵引導產業項目在資源環境承載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中小城市和縣城布局,依托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夯實產業基礎。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配置要向中小城市和縣城傾斜,引導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在中小城市布局、優質教育和醫療機構在中小城市設立分支機構,增強集聚要素的吸引力。要切實推進城鎮化的健康發展,就需要配套、系統、整體性的改革。推進城鎮化需要政府的財政制度和公共產品供給制度做出相應調整。對此,規劃提出,要加強制度頂層設計,尊重市場規律,統籌推進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財稅金融、城鎮住房、行政管理、生態環境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體制機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制度環境。

  城鎮化的資金保障是一大重點。按照規劃,未來城鎮化的資金來源將有三個主要途徑。首先,在財政轉移支付方面,按照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原則,合理確定各級政府在教育、基本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方面的事權,建立健全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支出分擔機制。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中央和省級財政安排轉移支付要考慮常住人口因素。其次將培育地方主體稅種,增強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加快資源稅改革,逐步將資源稅征收范圍擴展到占用各種自然生態空間。推動環境保護費改稅。城市的建設需要地方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因此目前很多城市的地方負債都比較重,未來如何規范地方發債是一大亮點。規劃提出,要建立規范透明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在完善法律法規和健全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基礎上,建立健全地方債券發行管理制度和評級制度,允許地方政府發行市政債券,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而要讓農業人口能夠順利轉移落戶城鎮,住有所居是其中一大關鍵。規劃提出,要加快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健全保障性住房制度,健全房地產市場調控長效機制。建立以土地為基礎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實現全國住房信息聯網,推進部門信息共享

分享到:

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