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5. — 2016.10.23. de sarthe project space
語言是信息傳遞的工具,也是傳遞的障礙。江上越從語言的起源,探索人性,反饋社會。如果說因為語不通,有了圣經舊約中的巴別塔的半途而廢,而語言的誤聽和曲解就會有更多的紛爭和不幸。甚至這種不幸的結果又會被誤聽和曲解,進?一種難以解脫的循環。這次展示的作品,是由誤聽游戲的?視頻群和世界紛爭等的大視頻疊加,構成的綜合影像作品。從語言的起源出發,在相互重疊的影像中,再考交流的意義。
誤聽游戲的小視頻群小屏幕是播放誤聽游戲的錄像,?一組小視頻掛在墻上。所謂誤聽游戲就是用對方不懂的語言進行交流,對方憑直覺從語音中判斷語義,這就是誤聽。(例如:Yada,鴨蛋,要得等)。突然而隨機的結果出乎意料,常常讓人啼笑皆非。(而這種誤聽如果發在現實?生活中,說不定會釀成?一場什么樣的危機。)
世界紛爭等的大視頻把世界紛爭等的影像投影在掛有小視頻群的墻壁上,利用3組影像:1. 紛爭,暗示紛爭與語言溝通的關系; 2. 與紛爭有關的名勝古跡,再考世人對遺跡的評價;3. 大海,以天地永恒的?角度,再考紛爭、變遷和誤聽。
開幕時間:2016年09?月25?日 16:00 - 18:30
展覽?日期:2016年09?月25?日 – 10?月23?日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草場地藝術區 328-D (德薩項?目空間)
交流的障礙來?自于對交流的期待
策展人評論
江上越是日本女生,留學于中央美院油畫系。留學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間的一種交流?方式,也是藝術家生存、創作空間上遷徙、游牧的?種全球化的現象。這種帶有差異性、流動性和不確定性的存在,不僅是物理空間的位移的概念,還是創作觀念及表述語言的生成,引發了對流動或變化的新棲居地的思考。所以,當代藝術的創作,或對當代藝術的判斷、評價,已經不能簡單地說?位藝術家的創作是從某種在地的、傳統的文化中派生出的現代性,而是要更多地看到,這是與異域文化之間的了解、溝通、磨合、碰撞的結果。江上越的創作,針對于 “交流” 的概念和意義,并通過繪畫、影像、語言誤聽的游戲化方式,對應了時代的變化,文明的沖突,驗證了語言交流所產生的障礙,甚至危機的現象,顯示出?種多媒介的表達方式和敘事話語。因此,江上越藝術的文化針對性,與其說是藝術家個人的,不如說是我們此時此地的現實處境,以及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
當?類的生活、工作被電腦、網絡化之后,最明顯的是改變了我們以往閱讀、溝通與表達的方式,很多能量都集中在用圖像替代傳統的語言交流。同時,?工智能制造和提供給適應的?群以生理和技術環境,尤其反映在新一代年輕?人對語言文字閱讀的抵觸,以及利用圖像、表情包等信息傳播與消費的直截了當之中,使我們已經不在單一地從文字語言中獲得信息或尋找多重現實,而是面對、判斷和處理被多重現實入侵的海量信息。
每一種新媒介的產?生,都開創了人類認知世界與交流溝通的?方式,并創造出新的社會?行為類型。網絡語言的應運而生,造成的以年青一代為主的溝通狂歡,或許已經終結了語言文字的一統天下,導致了由語言文字的交流障礙,到表情達意的直接、簡化和語言自由轉意的變化。而語言文字在轉譯過程中的誤讀、誤聽,是否將會被網絡語言的符號化趨勢所替代?巴別塔是否將會坍塌?抑或“沒有表情符號,就沒有對話”的普及?那么,在不斷超越經驗與想象之外的未來,藝術何為?作為個人化藝術創作的不同選擇,不同媒介?方式的表達都是植根于個人對現實?生存境遇的不同的經驗、思考與判斷。是耶?非耶?或許因人而異,復雜而已,但不是簡單的二元對立。因為,時代的激變往往比我們想象的更為突然、混雜和微妙。